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澄迈新闻网  >  澄迈新闻

海南周刊丨澄迈大美村、南轩村:以廉为本传家风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2023-02-27 09:25 来源:海南日报 作者:高懿 武威

文\海南日报记者 高懿

图\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

澄迈县金江镇大美村一口池塘中的一座桥,被村民们称为“状元桥”。400多年前,该村青年才俊王赞襄走过这座桥,离乡赴京赶考,踏上仕途,留下清廉之名。

距大美村不远的永发镇南轩村,已然倾颓的王讷故居隐藏在茂密的杂草中。村民们对这位先贤的生平事迹不甚了解,却都知道他生前是一位清廉爱民的好官。

古迹在岁月中悄然褪色,文化在流传中滋养民心。数百年来,大美村、南轩村村民沐先贤遗风,重节义、尚清廉,涵养出良好家风、文明村风。

王赞襄

自重自爱,来访者钱物一律拒收

王赞襄彩像和简介。

大美村依社延岭而建,村前水池如镜,村后山峦起伏,从古至今人才辈出。明代曾先后四次获皇帝赐封的王赞襄便出生于此。

在大美村党支部书记王儒周的带领下,海南日报记者到村内探访。村中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,池塘南北两端水面较窄处,各建有一座由火山石砌成的跨水长桥。

大美村的“内史”牌坊。

南端的长桥,一头通向村口的王氏宗祠,另一头正对“内史王公里”古石碑。状元桥位于池塘中部,桥上石板已不复存在,整座桥仅剩几根石桩立于塘中。

“这座状元桥是王赞襄赴京赶考之前,去宗祠祭祖后走过的路。”王儒周介绍,王赞襄出生于明嘉靖十一年(1532年),自幼聪颖,过目成诵,13岁时已博通经史,远近闻名。时任琼山籍工部郎中吴会期称他为“奇才国器”。

嘉靖二十八年(1549年),王赞襄参加乡试中举。此后,先后六次赴京应考未中,后考选中书,廷试第一,任内阁(秘书处)中书舍人等职。

大美村的“内史王公里”碑。

万历九年(1581年),因母亲李氏病故,王赞襄辞官回乡守孝,开始在家静养研读,著文自娱。“曳履辞金殿,披衣坐草堂。风翻柴榻爽,月印石阶凉。水际长连碧,花前剩有芳。江湖与廊庙,随处足徜徉。”在《自叙》一诗中,他清晰表达了自己对简朴乡野生活的向往。

晚年居乡十余年,王赞襄以自重自爱著称,他在朝为官时与神宗皇帝及朝中重臣关系密切,琼州有些官员想借这层关系,让王赞襄向自己的上级美言几句,便常到王家拜访。除谈经论史、评书说诗外,王赞襄一律拒收来访者所赠钱物。

至逝世时,除原有老房外,王赞襄未为家中新建一间房屋。此外,他还用朝廷发的俸禄反哺家乡,发动民众兴修水利、修建道路,惠及后人。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王赞襄病逝。他死后,琼州府以琼郡乡贤从祀。

王讷

一生清廉,十大家训传至今

“小时候在村里玩耍,看见这是一栋漂亮的石头房,墙壁砌得非常平整,有院子。”2月20日,在王讷故居遗址旁,南轩村村民王仙川回忆道。

南轩村建村已六百余年,村中有不少火山石建筑。据王仙川描述,王讷故居原是五进式宅院,规模较大,经历数百年风雨,如今只剩残垣断壁,唯有房前的照壁及中庭地面保存较为完好。

照壁以火山石为原料,壁高2.7米、宽4.4米、宽0.3米。壁基和壁脊分别由7块方石和7块弓形石砌成,顶部有走檐,每块方石的前后面浮雕有花草、书卷、双鹿衔芝等图案。

从王讷故居的外围走过,可看见每进屋前后均有磨平的大方石垒筑而成的封火墙,墙体简朴美观。

据族谱记载,王讷曾任广东三水县(今佛山市三水区)教谕,一生热心公益。他捐资助学,开办学堂,收徒讲学,扶贫济弱,一生清廉,颇受当地民众爱戴。

崇祯九年(1636年),王讷升任江西庐州通判,三水百姓夹道欢送。不料,王讷于赴任途中病逝。朝廷派人将他的灵柩运回海南,途经三水,民众得知自发前往悼唁,人群若集市。

王讷一生生活节俭,以勤俭、孝义治家。“尊祖宗、敦孝友、重尊长、睦家族、恤孤稚、守勤俭、明教法、戒争诉、戒赌博、戒淫荡”,他制定的十大家训至今仍在村中流传。后人在族谱中这样评价王讷:身后“惟图书数卷,其清介自持可知矣”。

传承

古村成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

王讷、王赞襄的清廉名声广为传播,澄迈特地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设在了南轩村,让党员干部在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接受纪律教育。

南轩村王讷故居前的照壁。

走进澄迈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,只见古树挺立,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墙绘、一个个整洁干净的宣传栏、一句句发人深省的标语,传递出反腐倡廉、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。

南轩村的王定英老人负责保存族谱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一辈子在村里务农,早年在学校学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,写在族谱里的十大家训,却字字刻在心上。

“今年春节,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,我趁机开展了一次家规家训宣教,这样做已经连续好几年了。我们的先辈王讷,他身上的清廉品格,我们要一代代传下去。”王定英说。

“尊祖宗、敦孝友、重尊长、睦宗族……我们村的村民,无论在哪里工作,搬到哪里住,这十大家训永远记在心中,尊老爱幼、遵纪守法,这是大家都应该做到的。”王仙川说,十大家训既是村民们的行为准则,又是王氏子孙的情感纽带。

大美村因“族盛则称大,里仁斯为美”而得名。该村的王氏宗祠已有400多年历史,是村民们缅怀纪念王赞襄的地方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,大美村的王氏子孙都会聚于宗祠,举行奉祭活动。王赞襄对后人的影响,可以概括为八个字:读书明理,廉义修身。

“传承数百年的‘分胙’仪式,让内史公的精神历久弥新、代代相传,也让大美村成为仁爱重教之村。”王儒周说,以王赞襄等先祖为榜样,该村形成了以孝义为先、重教尚学、友善团结等为内涵的村风、民风。

纵横交错的石巷,斑驳的火山石墙,庄重肃穆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,古老与现代交织,过去与未来连接,人们对清廉品格的赞美、对清廉者的尊崇,从未改变。

责任编辑:马玉琴
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